盘点那些治疗高脂血症药物的利与弊
近20年来,全世界医学界极为重视高脂血症的研究。现在高血脂的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,
1. 胆酸螯合剂 此类药物口服不易吸收,主要是通过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,主要用于TC的治疗,如与其他调脂药物合用可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。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胀、轻度恶心及便秘,可缓慢增加剂量。
2. HMG-CoA还原酶抑制剂(又称他汀类调脂药)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。主要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,对轻、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一定疗效。
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、纳差、腹胀、便秘、消化不良、头痛、失眠、乏力、皮疹、肌病及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,与用药剂量有关,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。
3. 烟酸类药物 主要作用是增强脂肪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,使CAMP减少,脂肪酶活性减低,脂肪分解减少,血浆游离脂肪酸下降,肝脏合成TG及释放LDL随之减少。同时,抑制肝脏活性,减少HDL异化作用,提高血中HDL浓度,另外还有人为这是唯一能使脂蛋白(a)降低的药物,适用于除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的以外的任何类型高脂血症的治疗。
4. 常用的药物有:烟酸、乐脂平、烟酸肌醇酯等。烟酸应用会出现面部潮红、皮肤灼热或瘙痒等副作用,并可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胃肠胀气、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,大剂量烟酸可引起消化性溃疡、糖耐量减退、血尿酸增多及肝损害等。
5. 其他降脂药 主要有脂必妥、血脂康、绞股蓝、月见草油等。
以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高脂血症治疗的阶段性成果,尽管可供选择的药物品种繁多,机理各异,但由于降脂药一般都需长期服用,且多数对肝肾功能都有不良影响,合用药物多有不良相互作用,因此在使用时应选择疗效肯定,价格合适且易于耐受的药物,用药中应加强临床监护,同时也不主张单一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,以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。